close

PC061316(001) 

每次短程的國外旅行,總是會想著要拍上美美的照片,所以或多或少都會先來個小置裝。但是整整八個月的旅行,身上的裝備是否美觀就相對沒那麼重要,「實用性」才是第一要素,尤其我們需要上山下海走過春夏秋冬,要在有限的空間裡裝進適合各種環境的裝備,更是不容易,以下就來介紹一下我們的裝備,還有一些我和查克先生覺得旅程中好用的小物啦。

[背包/行李箱]

挑選重點:容量大小、便利性

身為一個專業的背包客,出國旅遊當然是要背上超大容量的後背包才夠帥氣。

其實一開始同事知道我的壯遊計畫後,就合資送了我一個墾趣生活的大背包,造型非常好看,只可惜以功能性而言,那個背包沒有臀部固定帶,雖然容量也大,但是在負重上可能無法達到分散重量的效果,考量我們有不少行程需要長時間的負重,因此後來我還是忍痛把那個背包拿去換了幾件好看實用的保暖衣物啦。

而查克先生和我也跑遍各大登山用品社,只為了尋覓適合我們的後背包。我們考量了我們兩個人的身型及使用習慣,故在背包的挑選上有幾個基本的設定:

容量:要能裝下這麼多天的裝備,容量當然不能太小,但是又要考量我們各自的負重能力,因此我鎖定50-60公升、查克先生則鎖定為70公升左右的包款。

開口:因為幾乎每天都要移動,因此易於打包裝袋及方便拿取也是很重要的條件。我們也設定希望背包中間腹部可以有拉鍊開口,如果要拿底層的東西,就不用東翻西翻把整個家當都倒出來,就可以方便取得。

背負系統:腰帶、肩帶、胸帶這些都是基本,實際上背長是否適合或是弧度是否適合,這些都必須實際上試背才會知道的。

在尋尋覓覓後,最後查克先生選定了Gregory-BALTORO 75,容量75公升可增至85公升,頂袋可拆卸作為臨時的腰包或是登山攻頂的攻頂包,隔層的設定也都非常方便。

 IMG_8844(001) 

我則挑選了VAUDE-55公升的包款,這個品牌在登山界當中不算太有名,但是這卻是我背了好幾款背包後覺得背起來最舒服且大小最適宜我身型的背包。

不過殘念,最後在試打包後,發現55公升的包款容量還是有點小,要把所有家當全部塞進去似乎有點大爆炸,所以最後我還是把我的大背包換成了一個28吋的行李箱。

不過帶行李箱也是有些好處,除了空間大易於收納外,雖然不是硬殼的,但是一些不耐撞(如相機鏡頭)的東西還是可以放在行李箱內,保護易碎物品在飛機託運時不受損。而缺點當然就是碰上一些崎嶇地形時拖行不易,好在查克先生還算是個好手好腳的挑夫,每當遇上很難走的地形,或是遇上要爬樓梯的路段,查克先生就必須揹著他的75公升大背包,外加雙手幫我提一個大行李箱。

 

除了大件行李的收納外,我們還各自帶了一個小背包,選擇則以夾層多及便利性為主要考量,我們倆便各自在網路上搜尋自己喜歡的款式。

   P7051070    

二大二小的背包+行李箱,就這樣伴隨我們過了漫長的八個月。

 

[衣著]

挑選重點:功能性(防風、防水、保暖)、輕便性、多層次的搭配性

外套(gore-tex+羽絨衣)*1、防曬外套*1、保暖內搭*3、厚外衣(羊毛衣/襯衫/T/線衫)*4、雪褲*1

短袖上衣(T*3/Polo*1)*4、背心*3、洋裝*1、長褲*2、短褲*2、長裙*1

短襪*3、長襪*2、保暖褲襪*4、內衣*4、內褲*4、睡褲*1、泳衣/泳帽/泳鏡*1

帽子*2、頭巾*2、圍巾*1、手套*1、健行鞋*1、走路鞋*2、海灘拖*1

 

以上是我個人攜帶的各式衣物,基本上我們都是採取洋蔥式穿法,比較常見的穿法就是:

短袖T+長褲/短褲/長裙,天氣稍涼就在搭一件防曬外套或襯衫,更冷一點的話裡面的內搭就改成發熱內衣,外套可換成羽絨外套,外面再加一件防風防水的外套,這樣的排列組合就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天氣啦。

而防風防水的外套,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Gore-tex材質啦,不得不說Gore-tex的行銷手法算是做的非常好,許多人總會誤以為只要擁有一件Gore-tex外套,就可以達到不怕風、不怕雨、不怕冷的境界,但實際上Gore-tex的重點是在防風及防水而非保暖喔。

在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中,防風及防水其實是保持體溫的基本要素,所以許多機能性衣物都會以Gore-tex做為最外層的材質。

Gore-tex則依照質地的耐磨性及柔軟性又分成Gore-tex® Performance ShellGore-tex® Paclite® ShellGore-tex® Soft shellGore-tex® Pro shell 等類型,我考量收納的方便,所以選擇最為輕巧的Gore-tex® Paclite® Shell,缺點就是不耐磨,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的城市旅行,其實耐磨與否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而查克先生則帶了一件The North Face的外套,材質雖然不是Gore-tex,但可是TNF自家的防風防水材質HyVent,效果也是不輸給Gore-tex唷。

我們都沒有另外攜帶雨具,不管遇上大雨或是小雨,總是穿上外套戴上帽子,防風外套就變成雨衣來使用。

P6080349

P6080472  

而就保暖而言,如果你要到個溫度零度的區域,相信我,只帶Gore-tex外套絕對絕對是不夠的,因為保暖主要是靠內裡的保暖層來決定的。雖然許多Gore-tex外套會直接結合保暖層(常見者為羽絨或Prima Loft材質)做成一整件外套,但是這樣的組合搭配性較低,而機能性較高的會做成兩件可拆式,但因為我們都沒看到喜歡的款式,所以查克先生和我都選擇單獨購買防風防水外套,另加上一件保暖的羽絨衣,在天氣較暖但需要防風防水的環境下,就可直接單穿外層外套,而較冷的情況下裡面再加一件羽絨外套就暖呼呼囉。

羽絨外套的選擇也是有一些訣竅,厚實的羽絨外套不見得比較暖、輕薄的也不見得保暖度低,要注意幾點:羽絨(Down)及羽毛(Feather)比重、填充重量及膨脹係數(Fill Power)

羽絨是比較保暖且沒有梗的部分,比重愈高保暖效果較好。而填充重量也是填充的羽毛愈多愈保暖,但在保暖之餘,也要考慮到美觀性,有許多填充過多羽絨的羽絨衣在穿搭時看起來會較擁腫。

因此買羽絨衣更重要的是要看羽絨膨脹係數的高低。簡單來說,羽絨膨脹係數就是一盎司羽絨所能膨脹的大小,以同樣重量的羽絨而言,膨脹係數愈高也代表蓬鬆度愈高,保暖度也同樣愈高,因此帶上一件FP 800-900的羽絨衣,可以收納成小小一袋不需佔用太大的行李空間,但卻又能擁有超乎你想像的保暖效果。不過要有得當然先得有捨,FP愈高的外套價格也愈不斐。

我最後選擇了Marmot 800FP的羽絨外套,而查克先生則帶了件Mont-Bell 800FP的外套,搭配上前述所提的防風外套,我們整個就不畏風雨及寒冷啦。

P6110549

PC040927(001)

其他的衣物是否需要很強的機能性,我倒是覺得還好,在這就不多做介紹啦。

 

[鞋子]

挑選重點:避震效果佳、防水

一雙好穿耐走的鞋在長時間的旅程中非常重要,我帶了一雙幾乎百搭的ORWARE的帆船鞋,輕便舒適底又厚,大半時間都是這雙鞋陪我趴趴走。

未命名  

另外考量到行程中也有不少健行活動,因此也需要一雙功能性較佳的鞋款。有些人會建議穿登山鞋,但是對於像我這種沒有在登山的肉腳,登山鞋較高筒且重量較重,這樣的重量反而會成為我在健行行程當中的最大負擔,也因此最後我們都選擇了一般低筒的健行鞋。

健行鞋除了吸震效果較一般鞋子好,我們還特地挑選了防水款,我選擇了戶外品牌Teva(採用eVent防水材質)的鞋款,我還特地挑選了紫色款,讓鞋子看起來沒有那麼重的陽剛味,查克先生則選擇了SALOMONGore-tex健行鞋。有了這兩雙鞋,大大小小的地形都可以健步如飛呢,常常走了一整天也都不覺的很累喔。

P6080414

 

未命名  

 

 

[保暖頭巾/圍巾]

依舊功能至上。

我雖然也想每天戴著不同花色的圍巾,偶爾還可以來個蝴蝶結打法,但是我是背包客呀,實在不太允許太多搭配性的配件出現在行李清單中,也因此自行車選手最愛使用的Buff頭巾就出線啦,這種魔術頭巾既可以當做頭巾,也可以當做脖圍,花色又有眾多選擇,只不過Buff頭巾一條就要幾百元,我對於品牌較不講究,最後在夜市看到類似的魔術頭巾就拿來充用啦,也是一樣好用呢。除了一般輕薄的款式,我也帶了一條刷毛款的,保暖性也更強,在國外可是伴著我度過不少寒冷的夜晚呢。

IMG_1908

PC081441(001) 

而後來在尼泊爾也添購了一條喀什米爾的圍巾,價格不算貴,除了當圍巾使用外,展開來也可當作小蓋毯,也是個實用小物囉。

PC150109(001) 

 

[筆記型電腦]

挑選重點:重量、便於文書處理

出遠門還要攜帶筆記型電腦,並不是因為我們對網路成癮,而是因為有許多資訊都必須倚賴到當地利用網路來查詢,所以攜帶一台筆記型電腦絕對有其必要性。

我們旅遊的時間是平板電腦開始興起的時代,但考量我們還是需要文書處理(寫遊記、整理資訊)的功能,有鍵盤的筆電似乎更符合我們的需求。

不過在做了功課之後,一台結合鍵盤以及平板電腦的筆電雀屏中選啦。我們兩個各帶了一台華碩的變形金剛,我們買的型號是TF-201(當時的新款),一人一台才不會打架。

結合鍵盤就如同一般的筆電,晚上在旅館查詢資料或是撰寫遊記時使用上很順手,而外出旅遊時,拆掉鍵盤之後就變型成一台平板,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查閱資訊(旅遊筆記或離線地圖等),這台電腦在旅程中許多外國朋友看到都覺得眼睛一亮呢,是台非常適合旅遊使用的電腦。

現在應該有出新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Survey囉。

 

[數位相機]

挑選重點:滿足各種場合的焦段

所有出外旅遊的人都恨不得可以把所有大山大海的美景都給帶回家,因此相機最好要能廣角又要能長焦望遠,更甚者再來個定焦拍拍人像食物也不賴。

而在我們的負重範圍內,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查克先生最後帶了Olympus EM5(M4/3規格)的單眼相機,搭配了幾個焦段的鏡頭(定焦鏡25mm /7-14mm /12-50mm /100-300mm),算是遠近通吃。不管是歐洲高聳的教堂建築物,或是非洲大草原藏在遠處草叢裡的獅子,都可以一網打盡。  

IMG_0430 

而我個人則不尬意重重的感覺,要我背上這些大大小小的鏡頭我可不愛,所以我選擇攜帶消費型數位相機。因為喜歡Canon的發色,特地入手了一台Canon PowerShot SX260 HS25mm超廣角加上20倍的光學變焦,一整個算是小巧可愛的旅遊好相機,雖然相片的細緻度比不上單眼相機,不過也算是各項取捨之下很不錯的選擇囉,瞧瞧,我也是可以要廣角有廣角,要遠焦有遠焦的。

IMG_3086 

IMG_5576

 IMG_5572   

 

[其它好用小物]

[隨身硬碟] 最後攜帶兩個,可以互相備份照片及重要資料,容量盡可能地買大一些。

[插頭轉換器] 除了萬國插座之外,擴充插座也很重要,如果遇到旅館內只有一個插座,使用擴充插座就不怕手機、相機、筆電沒法同時充電囉。

[手電筒] 建議攜帶頭燈,在黑暗中兩手還可以空出來做點事情。

[軟式購物袋] 放一個在隨身包包中,出外購買民生用品及食物時都非常方便。

[衣物分裝袋]  上面洋洋灑灑這麼多的衣服,要如何能夠有完美的收納呢? 我們的方法很簡單,把所有各式各樣的衣物分門別類地收納。我們去大創買了許多類似下面這樣的收納袋,分別將短袖上衣、長袖上衣、長短褲、內衣物給分裝好,利用捲成一捲捲的方式收納,拿取的時候也非常方便也不容易亂。

[旅行盥洗包] 旅行中的瓶瓶罐罐都可以塞到這裡頭,打開了隨手可以掛在浴室的掛鉤上。

[充氣枕頭] 長途車程有個充氣枕頭,就不怕睡著時頭會東倒西歪啦。年紀大了腰容易痠,也可以用來墊在腰後舒緩乘車的不適感。

IMG_1264

[睡袋套] 露營時或是在一些沒有床鋪沒有棉被的地方可以使用,整個人塞進睡袋內,你就可以享受那種以天為被、以地為床,隨處席地而睡的悠閒感。

  PA170872(001) 

[水壺] 硬式水壺相當佔空間,因此購買可以壓縮且耐熱的水袋實用性更高。

PA050172(001) 

[曬衣繩] 背包客通常都會需要在旅館內曬衣服,要如何利用房間內的空間建構出一個曬衣空間,一條足夠長的曬衣繩絕對是相當必要的。

 

以上就是在整趟旅行當中,我挑選裝備的重點以及我覺得一些超好用小物的介紹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環遊世界 行李 裝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mpshara1 的頭像
    jumpshara1

    IT'S MY LIFE! 一起環遊世界吧!

    jumpshara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