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356(001)

今日行程:以色列 / 耶路撒冷(聖殿山-苦路-以色列博物館)

[伊斯蘭教聖地-聖殿山] 

在前面幾篇曾經提到,從前以色列人曾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第一聖殿及第二聖殿,因被外族入侵摧毀,目前僅剩下第二聖殿的西面圍牆,也就是哭牆。而後續阿拉伯人佔領耶路撒冷後,更在西元七世紀時於第二聖殿的遺址上建造了一個超級宏偉的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亦稱奧瑪清真寺。

而在清真寺內有一塊大石頭,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宵 (即升天)的故事即在此發生,也因此這裡對於穆斯林們可是除了麥加以外重要的聖地之一,耶路撒冷真是一個處處皆聖地的地方呀

==先回顧一下從橄欖山遠望圓頂清真寺的照片。

IMG_4060(001)

聖殿山的管控可說是相當嚴格,且每天開放時間有限,我們早上不小心多睡了一會兒,到達糞門天橋前的檢查口時已經九點多,當天早上時段僅開放到十點,嚴格且緩慢的隨身物品檢查,讓長長的人龍以每分鐘前進1~2個人的速度移動著,正當我們一直猶豫要不要下午時段早點來排隊時,突然左方檢查哨的先生跳過我們前頭看似整批旅行團的人,叫我們兩個人先過去檢查,我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超車完成了檢查手續,實在是超級幸運的。

IMG_4348(001)

==非穆斯林者前往聖殿山要從西牆旁的天橋進入,也可以從高空俯瞰西牆中祈禱的信徒。

IMG_4349(001)

循著隊伍來到了聖殿山上,在此要提醒鄉親們一件事情,來到聖殿山記得要穿著長褲。講求服裝搭配的查克先生硬是穿了一條及膝的短褲,果然被眼尖的巡查人員給發現,被要求買了一條ISL20的沙龍。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都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排隊了,好不容易得到這個參觀聖殿山的機會,雖然覺得這條沙龍既貴且沒有必要,但我們還是買了一條。

解決了服裝儀容問題,且讓我們來好好端詳一下這座美麗的清真寺吧。

==超級有伊斯蘭風格的圓頂清真寺,無敵花的磚塊作成的圍牆,超有氣勢的各色石材作成的圓柱,再搭配上約旦國王胡笙下令用金箔裝飾的屋頂,在耶路撒冷,成為了一個不能忽視的地標。

 IMG_4355(001)

==為了避免一些宗教上的衝突,目前圓頂清真寺內部已不對非穆斯林開放,我們只能在外頭欣賞這個清真寺的建築之美。 

IMG_4356(001)

IMG_4362(001)

IMG_4364(001)

P9242379(001)

==其實在聖殿山上共有兩個清真寺,另一個為阿克薩清真寺,但是圓頂清真寺的造型實在太吸睛了,根本沒注意到另一個清真寺在哪。

IMG_4358(001)

IMG_4370(001)

IMG_4373(001)

IMG_4374(001)

 

[苦路 /  Via Dolorosa]

結束了伊斯蘭教的聖地巡禮,現在,把時間留給基督教聖地啦。

==舊城區內的小路。

IMG_4376(001)

教堂內,耶穌揹負十字架的犧牲象徵,常以壁畫或是雕像方式呈現。

苦路(Via Dolorosa),其來源必須追溯至14世紀的聖方濟會,當時管理聖地的聖方濟會為了使朝聖者可以更有系統地追尋主耶穌的生平,在耶路撒冷"規劃"了一條所謂的朝聖之路;

而在16世紀,跟隨主耶穌的步伐,這條主耶穌為人類的罪而揹負十字架的苦傷之路,更被系統性地規劃為幾個重要站點,也陸續有一些出版品提到這一條路;

到了十八世紀,亦出現了第一版包含苦路的地圖版本,這條宗教信仰之路成行,最後在1731年,當時的教宗則確立了十四站苦路的路線及朝聖之禮儀。

這步履蹣跚的每一步,所有耶穌流的汗與血,以及耶穌為了人的罪所經歷的苦痛,都讓這一條耶穌赴刑場之路,有了不同的意義,這無疑是一條苦路,一條叮囑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人們,不要忘記耶穌的犧牲的重要之路。

後來根據聖經考古學專家的研究,更出現了一條所謂的"新苦路",但無論如何,都不影響這條苦傷之路在信徒的信仰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IMG_4393(001)

IMG_4380(001)

原諒我們,依舊是個單純的觀光客,帶著一種要在筆記本上蓋滿紀念戳章的心態,從第一站到第十四站,找尋屬於我們對宗教的一種感動及敬意。

 

第一站,審判基督之處。

耶穌在羅馬廣場上被判了死刑,據說即位於這間穆斯林學校的操場,但如今我們已不得其門而入。

IMG_4378(001)

第二站,荊冕教堂。

耶穌在此被頭戴荊棘冠冕,同時也揹負起沉重的十字架。

IMG_4379(001)

IMG_4382(001)

IMG_4386(001)

IMG_4387(001)

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在地。

IMG_4395(001)

IMG_4396(001)

IMG_4397(001)

IMG_4399(001) 

第四站,耶穌與瑪利亞的相遇。

以一個母親的身份,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傷心欲絕。

IMG_4412(001)

IMG_4401(001)

IMG_4402(001)

IMG_4403(001)

IMG_4404(001)

IMG_4410(001)   

第五站,西滿協助揹負十字架。

十字架壓得耶穌無法喘息,幫忙耶穌揹負十字架的西滿出現。西滿,後來成為耶穌傳道的弟子,其助人之心更為人所樂。

IMG_4418(001)

第六站,聖婦為耶穌擦拭汗水。

韋洛尼加幫耶穌拭汗水,但手帕上沾滿的都已是鮮血。為耶穌心傷的不僅僅只有聖母瑪利亞一人。

IMG_4423(001)

IMG_4425(001)

IMG_4428(001)  

第七站,耶穌再次被十字架壓倒。

這一段不長的路,走得艱苦,耶穌第二次體力不支而再度倒地。

 IMG_4430(001)

IMG_4433(001)

IMG_4435(001) 

第八站,耶穌勸慰圍觀之婦女。

耶穌對圍觀哭泣的婦女群眾說道:「不要為我哭泣,為你們的孩子,為耶路撒冷的未來哭泣吧!」

P9242426(001)

IMG_4436(001) 

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

持續蹣跚的步伐,耶穌,再次跌落在地。

IMG_4439(001)

IMG_4446(001)

剩下的第十站到第十四站,皆發生於聖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re)  

IMG_4454(001)

IMG_4456(001)

IMG_4457(001)

IMG_4458(001)

IMG_4462(001)

IMG_4471(001)

第十站,耶穌被剝除衣裳。

第十一站,耶穌被釘於十字架上。

教堂內的壁畫,敘述了耶穌被被剝去外衣及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這即是苦路第十及第十一站。

IMG_4470(001)

P9242453(001)

第十二站,耶穌死亡。

祂的無罪之身成了祭,赦免了人的罪。 

第十三站,耶穌身軀置放處。

這塊乳白參雜血紅色的大石,耶穌遺體從十字架上被卸下置於此,據說眾信徒們沒不在此虔誠祈禱,耶穌為人犧牲的而留下的血跡印記似乎還歷歷在目。

IMG_4480(001)

第十四站,埋葬耶穌遺體的聖墓。

耶穌死而復活後人們來此開棺,只見一個空穴。而此墓穴據說是當初貴族約瑟夫因崇敬耶穌,故將自己的墓穴供予埋葬耶穌。

(附註:耶路撒冷另有一個花園塚,是基督教分支英國教派所認定的耶穌墓及復活之處。)

P9242458(001)

IMG_4473(001) 

一路上,許多朝聖團,不辭千里來到耶路撒冷,身負十字架,在這苦路中,感念著主耶穌為他們做的一切。

單看照片,我想是無法體會這條路是多令人感到哀戚,之前在網路上曾找到一部影片,演繹出當時的場景,當初看完心情有些激動(那個配樂實在是太厲害了),也想要感動()一下的朋友們,請自行連結觀賞。



P9242412(001) 

IMG_4420(001)

IMG_4481(001)   

IMG_4451(001)

 

[探索耶路撒冷之新城]

明天就要回到約旦了,所以今天的行程可是緊湊到一個不行。下午決定離開舊城區,前往市區一探以色列博物館的神秘。

==這次改搭乘公車前往新城區。

IMG_4484(001)

以色列博物館館藏以中東國家而言非常豐富,除了有著各式各樣的猶太文物、各地的考古文物以及文化特藏、也有一些沒有慧根的我們常常看不懂的現代藝術。

IMG_4485(001)

IMG_4486(001)

IMG_4487(001)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兩個鎮館之寶:大名鼎鼎的死海古券以及第二聖殿時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IMG_4488(001)

IMG_4489(001)

IMG_4491(001)

IMG_4495(001)

IMG_4497(001)

IMG_4498(001)

看完兩個最重要的展品之後,我們就開始在各個展館之間穿梭,據說早期的以色列博物館可說是一個沒人搞得清楚的大迷宮,雖然有非常棒的展品,但是常常讓參觀者忙於尋找展館入口及出口,因此後來則規劃了以其原本結構為基礎較大規模的改建。

但我不得不說,改建後的動線還是很差,展館腹地不小,加上建築在一山丘上,各個不同平面的展館分別以廊道相鄰,每個展館中的小展館似乎每個角落都可以再通到另一個小展館,我們已經不算是方向感很差的人了,卻還是有種常常不知道自己位置的感覺,且展品太多,有種怎麼逛也無法看遍的感覺。不過還是蠻推薦有空的人可以來這個博物館走走,體驗一下博物館迷航記囉。

IMG_4501(001)

IMG_4502(001)

IMG_4503(001)

IMG_4504(001)

IMG_4506(001)

IMG_4508(001)

IMG_4509(001)

IMG_4510(001)

IMG_4511(001)

內部展館有些展品似乎是可以照相的,但我們將相機寄放在置物處,因此沒什麼館內特藏照片,有些有趣的展品沒辦法和大家分享很可惜,只能照照室外的裝置藝術囉。     

arrow
arrow

    jumpshara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